首页 锦灰堆 闲情小品 鹿谷手札 十四行 声色犬马 任我行 发表博文 留言簿 
  当前位置:梅花坞>藏书楼> 隨園詩話>
  藏书楼文章
 
隨園詩話 卷九

袁枚 2019-07-10 09:34:04 来源: 访问次数:1780

  

  二八

  余知江宁时,和尹公“通”字韵云:“身如雨露村村到,心似玲珑面面通。”史文靖公闻之,笑曰:“画出一个尹元长。”

  二九

  长沙太守陈焱,陕西人,与余在苏州花宴甚欢。《口号》云:“此地若教行乐死,他生应不带愁来。”未二年,竟卒。然他生无愁,亦可知矣!

  三O

  某公子惑溺狭斜,几于得疾。其父将笞之,公子献诗云:“自怜病体轻于叶,扶上金鞍马不知。”父为霁威。所惑者亦有句云:“朝朝梳洗临江水,一路芙蓉不敢开。”又曰:“世间未有无情物,蜡烛能痴酒亦酸。”

  三一

  方敏恪公六十一岁生儿,当八月十四日;赋《得子》诗云:“与翁同甲子,添汝作中秋。”—余酒席歌场、乘人斗捷之作,多不载集中。乙未二月,避生日于苏州,有旧识女校书任氏,以扇索诗。余题云:“隔年相见倍关情,楼上金灯楼下筝。难得相逢好时节,再迟三日是清明。”“市长陵路狭斜,当檐一树碧桃花。果然六十非虚度,半醉天台玉女家。”校书喜,次日引余见其第四妹。妹亦持扇索诗。余题云:“玉立长身窈窕姿。相逢从此惹相思。云翘更比云英弱,知是瑶台第四枝。”“若非月姊通消息,争得玄霜见少君?一样珍珠两行字,替他题上藕丝裙。”嗣后任家姊妹,逢能文之客,必歌此四章,不落一字,亦慧人也。余初意庆六旬,欲仿康对山集名妓百人,唱《百年歌》;而不料称觞之日,仅得五人。御史蒋用庵同席,后将往杭州,留诗见赠云:“喜是寻芳到未迟,唐昌观里正花时。芝兰九畹春如许,却让芝房第一枝。”谓芝仙校书。“风月东南属主盟,买花亲自载花行。未知桃叶曾迎否,先占扬州小杜名。”“寿域欢场不易全,介眉见说有初筵。分明一样称觞酒,纤手扶来便欲仙。”“馆娃回首梦虚无,又挂风帆西子湖。不识玉钗罗袖畔,可曾闲忆到狂夫?”余后四年,再过苏州,任氏姊名翠筠者,持旧扇相示,纸已破矣;犹装裹护持,为余唱曲。余感其情,再题二绝云:“四年前赠扇头诗,多谢佳人好护持。不是文君才绝世,相如琴曲有谁知?”“为侬重唱《玉珑玲》,呖呖莺声绕画屏。一曲歌终人一世,那堪头白客中听?”苏州太守孔南溪,风骨冷峭,权贵不敢以情干。青楼金蕊仙以事挂法,一时交好,无能为之道地。乃遣人至白下,求余关说。余与金甚疏,仅半面耳。窃念书中语倘不佯为亲狎,转生孔之疑;乃寄札云:“仆老矣,三生杜牧,万念俱空;只花月因缘,犹有狂奴故态。今春到治下,欲为寻春之举;而吴宫花草,半属虚名;接席衔杯,了无当意。惟女校书金某,含睇宜笑,故是矫矫于庸中。遂同探梅邓尉而别。刻下接萧娘一纸,道为他事牵引,就鞫黄堂,将有月缺花残之恨。其一切颠末,自有令甲,凭公以惠文冠弹治之,非仆所敢与闻。只念此小妮子,蕉叶有心,虽知卷雨;而杨枝无力,只好随风。偶茵溷之误投,遂穷民而无告。似乎君家宣圣复生,亦当在‘少者怀之’之例,而必不‘以杖叩其胫’也。且此辈南迎北送,何路不通?何不听请于有力者之家,而必远求数千里外之空山一叟?可想见夫子之门墙,壁立万仞;而非仆不足以替花请命耶?元微之诗云:‘寄与东风好抬举,夜来曾有凤凰栖。’敬为明公诵之。”孔得札后,覆云:“凤鸟曾栖之树,托抬举于东风;惟有当作召公之甘棠,勿剪勿伐而已。”二札风传一时。未二年,余又往苏州。过京口,已解缆矣,丹徒徐令挽舟相留道:“妓戴三与太守淮树章公司阍者狎,章知之,逐阍人,而不罪戴。戴往城隍庙焚香还愿,一庙欢然。章怒其张扬,严檄拘讯,将使荷校以徇。徐婉求不听,乞余解围。”余召见戴三,则雾鬓风鬟,春秋老矣。然马骨干金,不可以不援手也。草札与太守云:“昔钱穆父刺常州宴客,将笞一妓。妓哀请。钱云:‘得座上欧阳永叔一词,故当贷汝。’欧公为赋一阕,遂释之。仆虽非永叔,而公则今之穆父也。请为二章,以当小调。词曰:‘东风吹散野鸳鸯,私蒸神前一瓣香。为祝长官千万福,缘何翻恼长官肠?”樊川行矣一帆斜,那有情留子夜家?只问千秋贤太守,可曾几个斫桃花?”’交书徐公,即挂帆还白下。终不得消息,心殊倦倦。半月后,章寄函来,开看只七字曰:“桃花依旧笑东风。”

  三四

  汉阳戴喻让诗,有奇气,出吾乡陈星斋先生门下。有《临漳曲》云:“暮云深,霸桥逝;水天横,歌台废。玉龙金凤已千年,古瓦还镌‘铜雀’字。卖履分香儿女情,读书射猎英雄气。如何横槊对东风?老年想作乔家婿。”末二句,老瞒在九泉亦当笑倒。又,《咏雪》云:“未添庾岭三分白,预借章台一月花。”

  三五

  邵子湘作《韵略》,以“江”、“阳”为必不可通。余读《史记·龟笑传》、韩昌黎《此日足可惜》及李翱《祭韩公》诸篇,“江”、“阳”皆通。犹以为彼固合“东”、“青”、“庚”而通之甚广,未足据也。及读岑嘉州《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》一篇云:“常爱张仪楼,西山正相当。车马隘百井,里闩盘三江。”此短篇五古也,唐人用韵甚严,何滥通乃尔?因而广考之,方知子湘之陋。《尚书》:“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《戴记》:“无服之丧,以畜万邦。”此“六经”通“江”、“阳”之证也。《孔雀东南飞》云:“东家第三郎,窈窕世无双。”樊毅《西岳碑》云:“其德休明,则有祯祥。荒淫臊秽,笃灾必降。”《柳敏碑》云:“山陵元室,建斯邦兮;不饬不凋,陨履霜兮。”《三国志》杨戏《蜀君臣赞》云:“保据河江,家破军亡。”《晋语》云:“二陆三张,中兴过江。”《宋书·大社之祝》曰:“地德普施,惠存无疆。乃建大社,以保万邦。”汉《紫玉歌》云:“一日失雄,三年感伤。虽有众鸟,不为匹双。”苟最《正德舞歌》云:“焕炳其章,光乎万邦。”庾信《柳遐墓铭》云:“起兹礼数,峻此戎章。长离宛宛,刷羽凌江。”《吴越春秋·河梁歌》云:“诸侯怖惧皆恐惶,声传海内威远邦。”吕温《昭陵功臣赞》云:“经纶八方,晏海澄江。”李翰《裴晏射虎赞》云:“弧矢之说,以威四方。群虎既夷,狄人来降。”此汉、唐乐府通“江”、“阳”之证也。至宋诸大家,尤不胜屈指。

  三六

  余作骈体文,押曹丕“丕”字为上声,为人所嗤。不知“丕”与“不”通,又与“负背”通,不止“攀悲切”也。《书》曰:“是有丕子之责于天。”《史记》作“负字”。《索隐》引郑氏曰:“丕读为负。”《石经》、《尚书》亦作“负子”。惟今之韵书,捃摭浅漏,未经收拾。沈存中笑香山押“饿殍”为夫。又笑杜牧之《杜秋》诗“厌饫不能饴”,误饴糖之饴,作饮啖用。不知杜牧之用“饴”字,本东汉《童谣》:“饴我大豆烹芋魁。”又,晋《盛彦传》:“婢使蛴螬炙饴之。”香山之押“殍”作平声,本《唐韵》“敷”字下收“殍”,作“抚俱切”。犹之今平韵不收“纠”字,而嵇康《琴赋》亦竟作平声押也。

  三七

  《玉台新咏》实《国风》之正宗,然有不可学者。如湘东王《春日》,一句用两“新”字。鲍泉、沈约有诗八首;以五言一首为题。如“秋衰悲落桐”之类,反复千言,殊觉可憎。为唐人试帖赋得题所自仿也。

  三八

  人无酒德,而贪杯勺,最为可憎。有某太守在随园赏海棠,醉后,竟弛下衣,溲于庭中。余次日寄诗戏之云:“客是当年夷射姑,不教虎子挈花奴。但惊羸者此阳也,谁令军中有布乎?头秃公然帻似屋,心长空有腹如瓠。平生雅抱时苗癖,日缚衣冠射酒徒。”

  二九

  年家子龚友,青年好学,来诵其《白门小住》云:“秋生黄叶声中雨,人在清溪水上楼。”余为叹赏。临别,忽向余正色云:“友不好名,先生切勿以友诗告人。”余雅不喜,曰:“此子矜情作态,局面太小。”已而竟不永年。

  四O

  余《哭鄂制府虚亭死节》诗云:“男儿欲报君恩重,死到沙场是善终。”乙酉天子南巡,傅文忠公向庄滋圃新参诵此二句,曰:“我不料袁某才人,竟有此心胸。闻系公同年,我欲见之,希转告之。”余虽不能往谒,而心中知己之感,恻恻不忘。第念平生诗颇多,公何以独爱此二句?后公往缅甸,受瘴得病归,薨。方知一时感触,未尝非谶云。鄂公拈香清凉山,过随园门外,指示人曰:“风景殊佳。恐此中人,必为山林所误。”有告余者。余不解所谓。后见宋人《题吕仙》一绝曰:“觅官千里赴神京,得遇钟离盖便倾。未必无心唐社稷,金丹一粒误先生。”方悟鄂公“误”字之意。

  四一

  宋刘子仪为夏英公先得枢密,乃咏《堠子》诗曰;“空呈厚貌临官道,更有人从捷径过。”本朝朱草衣咏《雪》云:“正愁前路迷樵径,先有人行路一条。”陈古渔《看桃花》云:“回头莫羡人行处,曾向行人行处来。”

  四二

  同年李竹溪棠,性诚悫,而诗独清超。《感怀》云:“罢官便有闲人集,才老旋生后辈嫌。”《得家书》云:“急开翻恼缄封密,朗诵频教句读差。”其子燧年十岁时,余命属对“水仙花”,渠应声曰“罗汉松”。平仄虽不协,而意境极佳,遂大奇之。归河间后见怀云:“韦司风味陶潜节,野鹤闲云伴此身。四海声名双管笔,六朝花柳一家春。须眉每向诗中见,函丈偏从梦里亲。此日著书深几许,瓣香心事属何人?”末二句,其自命亦不凡矣。

  四三

  杭州张有虔先生,年九十三,皇上钦赐举人。余自幼蒙提携,故求其诗,不得。得其子名济川号南皋生者《微雨》云:“无声着林木,有色引莓苔。”《欲雪》云:“风号平野急,云重暮山连。”

  四四

  有人诵常州汪玉珩咏《泪》佳句云:“江干斑竹墙阴草,壶内红冰镜里潮。”余以为不如其第一首云“商女含愁歌一曲,楚妃无语过三年”更觉耐想。又《偶成》云:“高阁对层峦,屋角烟萝接。山雨欲来时,萧萧下黄叶。”

  四五

  胡稚威云:“诗有来得、去得、存得之分。来得者,下笔便有也;去得者,平正稳妥也;存得者,新鲜出色也。”

  四六

  刘霞裳与余论诗曰:“天分高之人,其心必虚,肯受人讥弹。”余谓非独诗也;钟鼓虚故受考,笙竽虚故成音。试看诸葛武侯之集思广益,勤求启诲:此老是何等天分?孔子入太庙,每事问;颜子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:非谦也,天分高,故心虚也。

  四七

  梁文庄公之兄启心,字守存,入翰林后,即乞归养。其子山舟侍讲,亦早乞病,使其弟敦书仕于朝。一门家风如此。守存除夕约同人游吴山,不果,乃寄诗云:“何堪岁尽复迁延?夙约都为俗事牵。多谢分吟留一席,不妨属和待明年。空山响答千门爆,落日寒迷万瓦烟。想见诸公高会处,下方人指地行仙。”《除夕》云:“旧赐官袍聊一着,新颁春帖懒重书。”《晚过山庵》云:“清依古佛原无梦,老笑秋虫尚有丝。”山舟性木近妇人,不宴客,亦不赴人之宴。惟余还杭州,则具华馔,一主一宾,相对而已。故余《寄怀》云:“一饭矜严常选客,半生孤冷不宜花。”山舟有《反游仙》云:“漫说长生有秘传,餐芝绝粒几经年。登仙直是寻常事,鸡犬由来亦上天。”“瑶林琼树生来有,玉宇云楼望里深:上界不闻阿堵贵,道人偏要炼黄金。”“曾侍朝正三殿来,遥瞻旌节下蓬莱。如何一片飞凫影,也被人间网得回?”“赚他刘阮是何人,毕竟迷楼莫当真。我是天台狂道士,桃花多处急抽身。”“扰扰蜉蝣奈若何?寸田尺宅竟蹉跎。自从偷吃嵇康髓,只觉胸中块垒多。”

  四八

  尹望山相公,四督江南;诸公子随任未久,多仕于朝。惟似村以秀才故不当差,常侍膝下,诗才清绝。余骈体序中,已备言之。犹记其订余往过云:“清谈相订菊花期,正慰幽怀入梦时。空谷传书鸿屡至,闲庭扫径仆先知。关心尚忆他乡客,时以诗寄三兄。因病翻添数首诗。闻道芒鞋将我过,倚栏只恨月圆迟。”《绚春园》云:“莫唤池边贪睡犬,隔林恐有看花人。”乙酉别去,庚子八月忽奉太夫人就芜湖观察两峰之养,重过随园。见和云:“迎人鸡犬闲如旧,满架琴书卖欲无。”《临别》云:“故人垂老别,归舫任风移。退一步来想,斯游本不期。”似村,名庆兰。

  四九

  张松园方伯不甚作诗,而落笔新颖。见张素云女校书扇上有余赠诗,乃题其后云:“小住青楼醉好春,偶教踪迹落红尘。昨宵月下看歌扇,忽见文星照美人。”

  五O

  嘉禾征士曹廷枢古谦,与葛卜元同教习宗学。葛北方人,长于考据,自负博雅。而曹专工词章。二人不相能。虞山蒋公、满洲世公,各有所庇,遂相参劾。古人洛、蜀之分,皆由门下士起也。曹诗自佳,咏《春雨》云:“两两溪边水鸟呼,渐看檐际湿模糊。凭栏花重红疑滴,隔座山横翠欲无。吟苦莫愁春冷淡,病多偏稳睡工夫。卷帘自爱虚无景,未要潇湘入画图。”

     共有4页 转到第 1 [2] 3 4 页

 

【作者相关文章】
没有相关文章

【相关评论】文章共有评论0条  


发表评论
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
用户名 密码
如果你没注册请先注册 
 
 
 


版权所有:梅花坞 
联系信箱:  
博客管理   注 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