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四 裴晋公笑韩昌黎恃其逸足,往往奔放。近日才人,颇多此病。惟王太守梦楼能揉之使遒,炼之使警,篇外尚有余音。录其《在西湖寄都中同年》云:“星河云海望迢迢,八度花朝与雪朝。徼外蛮烟空目极,楚南芳草易魂销。抽身我本疏慵惯,奋翅君方搏击遥。岂是升沉关气类?轻舟相继返林皋。”“增城琼苑蕊珠宫,香案西偏紫阁东。梦里似曾闻广乐,归来但觉任樵风。蓬瀛消息无清鸟,烟水生涯有雪鸿。近日愈谙禅悦味,繁华清净两俱空。…‘每向东华散玉珂,相于花下酌红螺。欧、梅自许贤豪聚,苏、李偏教阔别多。棋局居然更甲子,酒垆真自邈山河。何戡解话当年事,也与樽前唤奈何。”“栈道连云粤海霏,星轺先后有光辉。去岁芷塘典试四川,顷竹虚典试广东。吟诗喜得江山助,问字欣添玉笋围。旧雨定知萦远梦,野云端不耐高飞。年来自署西湖长,占取苏堤作钓矶。” 二五 唐人句云:“乡心正无限,一雁度南楼。”宋人句云:“正思秋信到,一叶坠中庭。”古今人下笔,往往不谋而合。 二六 吴中诗人,沙斗初、张昆南外,有张玉谷,诗工古风,在家渔洲处一见后,遂成永诀。仅记其《乌夜啼》云:“参横月落庭乌啼,窗前有女犹鸣机。闻声停梭低头思,乌何夜啼想乌饥。老乌辛苦饥常忍,小乌啾啾老乌悯。劝乌且莫啼高声,娇儿甫眠恐惊醒。”玉谷尤长乐府。有义妇袁氏因夫作窃,劝之不从,乃沉水死。其事其诗,俱足千古。惜太长,不能备录。 二七 佳句有无心而相同者。张宝臣宗伯《晚步》云:“竹枝风影更宜月,荷叶露香偏胜花。”厉樊榭《游智果寺》云:“竹阴入寺绿无暑,荷叶绕门香胜花。”王梦楼《游曲院》云:“烟光自润非关雨,水藻俱香不独花。”梁守存《看新荷》云:“似经雨过风犹扬,未到花时叶早香。” 二八 周幔亭:“山光含月淡,僧影入松无。”鲁星村:“酒中万愁散,诗外一言无。”方子云:“香篆舞来檐际断,水痕圆到岸边无。”陈古渔:“花阴拂地香方觉,桥影横波动即无。”四押“无”字,俱妙。前人《咏始皇》云:“怜君未到沙丘日,知道人间有死无?”尤奇。 二九 七夕,牛郎、织女双星渡河。此不过“月桂”、“日乌”、“乘槎”、“化蝶”之类,妄言妄听,作点缀词章用耳。近见蒋苕生作诗,力辨其诬,殊觉无谓。尝调之云:“譬如赞美人‘秀色可餐’,君必争‘人肉吃不得’,算不得聪明也。”高邮露筋祠,说部书有四解:或云:“鹿筋,梁地名也;有鹿为蚊所啮,露筋而死,故名。”或云;“路金者,人名也;五代时将军,战死于此,故名。”或云:“有远商二人,分金于此,一人忿争不已,一人悉以赠之,其人大惭,置金路上而去。后人义之,以其金为之立祠,故名路金,讹为露泾。”所云“姑嫂避蚊者”,乃俗传一说耳。近见云松观察诗,极褒贞女之贞,而痛贬失节之妇:笨与苕生同。不如孙豹人有句云:“黄昏仍独自,白鸟近如何?”李少鹤有句云:“湖上天仍暮,门前草自春。”与阮亭“门外野风开白莲”之句,同为高雅。 三O 诗有干无华,是枯木也。有肉无骨,是夏虫也。有人无我,是傀儡也。有声无韵,是瓦缶也。有直无曲,是漏卮也。有格无趣,是土牛也。 三一 古词奇奥,多不可解。大抵本其时之方言,而流传失真。如《盘庚》之“吊由灵”,《国语》之“暇豫之吾吾”,《巾舞歌》之“来吾婴”,伯牙》之“软钦伤宫”,古乐府之“收中吾,羊无夷,何何,吾吾”,《尚书大传》之“舟张辟雍,鸽鸽相从”,皆是也。北魏缪袭仿其体,作《尤射经》,拗涩不可句读,殊觉无谓。 三二 选诗如用人才,门户须宽,采取须严。能知派别之所由,则自然宽矣;能知精采之所在,则自然严矣。余论诗似宽实严,尝口号云:“声凭宫徵都须脆,味尽酸咸只要鲜。” 三三 杨、刘诗号西昆体,词多绮丽。《宋史》:杨文公之正直,人皆知之。刘筠知制诰时,不肯草丁谓复相之诏。真宗不得已,命晏元献草之。后晏见刘自惭,至掩扇而过,其刚正不在杨下。可见“桑间”、“濮上”之音,未必非贤人所作。 三四 杨龟山先生云:“当今祖宗之法,不必分元祜与熙丰也。国家但取其善者而行之,可也。”予闻人论诗,好争唐、宋,必以先生此语晓之。 三五 从古讲六书者,多不工书。欧、虞、褚、薛,不硜硜于《说文》、《凡将》。讲韵学者,多不工诗。李、杜、韩、苏,不斤斤于分音列谱。何也?空诸一切,而后能以神气孤行;一涉笺注,趣便索然。 三六 《三百篇》不著姓名,盖其人直写怀抱,无意于传名,所以真切可爱。今作诗,有意要人知有学问、有章法、有师承,于是真意少而繁文多。予按:《三百篇》有姓名可考者,惟家父之《南山》,寺人孟子之《萋菲》,尹吉甫之《崧高》,鲁奚斯之《閟宫》而已。此外,皆不知何人秉笔。 三七 人但知寥寥短章之才短,而不知喋喋千言之才更短。人但知满口公卿之人俗,而不知满口不趋公卿之人更俗。予尝箴一名士云:“吟诗羞作野才子,行己莫为小丈夫。” 三八 阮亭《诗话》,道晚唐人之“布谷啼春雨,杏花红半村”,不如盛唐人之“兴阑啼鸟缓,坐久落花多”。余以为真耳食之论。阮亭胸中,先有晚、盛之分,故不知两诗之各有妙境。若以浑成而言,转觉晚唐为胜。 二九 或言八股文体制,出于唐人试帖,累人已甚。梅式庵曰:“不然。天欲成就一文人、一儒者,都非偶然。试观古文人如欧、苏、韩、柳,儒者如周、程、张、朱,谁非少年科甲哉?盖使之先得出身,以捐弃其俗学,而后乃有全力以攻实学。试观诸公应试之文,都不甚佳;晚年得力于学之后,方始不凡。不然,彼方终旧用心于五言八韵、对策三条,岂足以传世哉?就中晚登科第者,只归熙甫一人。然古文虽工,终不脱时文气息;而且终身不能为诗:亦累于俗学之一证。” 四O 休宁布衣陈浦,字楚南,白髯伟貌。壬辰年,与陈古渔同来,投一册诗而去。余当时未及卒读,庋之架上,蠹蚀者过半。庚子春,偶撷读之,乃学唐人能得其神趣者。问古渔。曰:“死数年矣。”余深悔交臂而失诗人。其《庐山瀑布》云:“喷雪万峰巅,风吹直下天。长悬一匹练,飞作百重泉。松近无晴鬣,村遥有湿烟。因知元化大,江海与周旋。”《秋月》云:“秋月一何皎,照人生远哀。闭门不忍看,自上纸窗来。”《孤雁》云:“月因孤影冷,夜以一声长。”《鄱阳湖》云:“岸阔山沉水,天低浪入云。”七言如:“远水无边天作岸,乱帆一散影如鸦。”“割爱折花因赠妾,攒眉入社为吟诗。”皆不凡也。其可怜者,《醉后题壁》云:“贫归故里生无计,病卧他乡死亦难。放眼古今多少恨,可怜身后识方干。”呜呼!余亦识方干于死后,能无有愧其言哉? 四一 明季秦淮多名妓,柳如是、顾横波,其尤著者也。俱以色艺受公卿知,为之落籍。而所适钱、龚两尚书,又都少夷、齐之节。两夫人恰礼贤爱士,侠骨棱增。阎古古被难,夫人匿之侧室中,卒以脱祸。厉樊榭诗云:“蛾眉前后皆奇绝,莫怪群公欠致身。”较梅庚“蘼芜诗句横波墨,都是尚书传里人”之句,更觉蕴藉。 四二 或问:“太白乐府‘元气是文康之老亲’作何解?”余按:周舍《上云乐》曰:“西方老胡,厥名文康。”此其所本。然乐府语多不可解,如:《乌栖曲》之“目作宴填饱,腹作宛恼饥,刀作离娄僻”,措语奥僻。又曰:“既死明月魄,无复玻璃魂。…‘明月魄”,可解也;“玻璃魂”,不可解也。周宣王时《采薪歌》曰:“金虎入门吸元泉。”“金虎”、“元泉”,的是何物? 四三 联句,始《式微》。刘向《烈女传》谓:“《毛诗》‘泥中’、‘中露’,卫二邑名。《式微》之诗,二人同作。”是联句之始。《文心雕龙》云:“联句共韵,《柏梁》余制。” 四四 集句,始傅咸。傅咸有《回文反复诗》;又作《七经诗》:其《毛诗》一篇,皆集经语。是集句所由始矣。 四五 诗文集之名,始东京。《隋经籍志》曰:“集之名,东京所创。”盖指班史某人文几篇,某人诗几篇而言。后人集之,非自为集也。齐、梁间始有自为集者:王筠以一官为一集,江淹自名前后集,是也。有一人之集,止一题者:《阮步兵集》五言八十篇,四言十三篇,题皆曰《咏怀》;应休琏诗八卷,总名曰《百一诗》:是也。亦有一集止为一事者:梁元帝为《燕歌行》,群臣和之,为《燕歌行集》;唐睿宗时,李适送司马承祯《还山诗》,朝士和者三百余人,徐彦伯编而序之,号《白云记》:是也。有一集止一体者:崔道融《唐诗》二卷,皆四言,是也。有数人唱和而成集者:元、白之《因继集》,皮、陆之《松陵集》,温飞卿之《汉上题襟集》,是也。 四六 余尝铸香炉,合金、银、铜三品而火化焉。炉成后,金与银化,银与铜化,两物可合为一;惟金与铜,则各自凝结;如君子小人不相入也。因之,有悟于诗文之理。八家之文、三唐之诗,金、银也。不搀和铜、锡,所以品贵。宋、元以后之诗文,则金、银、铜、锡,无所不搀,字面欠雅驯,遂为耳食者所摈,并其本质之金、银而薄之,可惜也!余《哭鄂文端公》云:“魂依大袷归天庙。”程梦湘争云:“‘袷’字入礼不入诗。”余虽一时不能易,而心颇折服。夫“六经”之字,尚且不可搀入诗中;况他书乎!刘禹锡不敢题“糕”字,此刘之所以为唐诗也。东坡笑刘不题“糕”字为不豪,此苏之所以为宋诗也。人不能在此处分唐、宋,而徒在浑含、刻露处分唐、宋;则不知《三百篇》中,浑含固多,刻露者亦复不少。此作伪唐诗者之所以陷入平庸也。 四七 无题之诗,天籁也;有题之诗,人籁也。天籁易工,人籁难工。《三百篇》、《古诗十九首》,皆无题之作,后人取其诗中首面之一二字为题,遂独绝千古。汉、魏以下,有题方有诗,性情渐漓。至唐人有五言八韵之试帖,限以格律,而性情愈远;且有“赋得”等名目,以诗为诗,犹之以水洗水,更无意味。从此,诗之道每况愈下矣。余幼有句云:“花如有子非真色,诗到无题是化工。”略见大意。 四八 秦涧泉修撰将朝考,关庙求签,得句云:“静来好把此心扪。”不解所谓。朝考题是《松柏有心赋》。通篇忘押“心”字韵。总裁列之高等,被上看出,乃各谢罪。上笑曰:“状元有无心之赋,试官无有眼之人。”按宋莒公试《德车结旌赋》,亦忘押“结”字。《谢表》云:“掀天破浪之中,舟人忘楫;动地鼓鼙之下,战士遗弓。” 四九 香亭宰南阳,大将军明公瑞之弟讳仁者,领军征西川,路过其邑。于未到前三日,飞羽檄寄香亭;合署大骇,拆视,乃诗一首,云:“双丁、二陆闻名久,今日相逢在道途。寄问南阳贤令尹,风流得似子才无?”呜呼>枚与公绝无一面,蒙其推挹如此。因公在京时,曾托尹似村索诗,枚书扇奉寄,而公已殁军中,故哭公云:“团扇诗才从北寄,雕弓人已赋西征。” 五O 襄城刘芳草先生,名青芝,雍正丁未翰林。与兄青藜友爱,筑江村七一轩同居。所谓“七一”者,仿欧阳六一居士之义,多一弟,故名七一。先生初入词馆,即请假省兄。座主沈近思留之曰:“顷阅子上张仪封书、与王丰川札,知君有经济之人,何言归也?”先生诵其兄寄诗云:“今生不尽团圆乐,那有来生未了因?”沈怜而许之。丙辰秋,同征友张雄图引见先生于僧寺中,须已尽白,德容粹然。秀水张布衣庚为之立传。初,先生与张诀,脱珮玉为赠。后闻讣,张奉玉为位以哭云。 五一 或诵诗句云:“鸟声穿树日当午,灯影隔帘人读书。”问:“当是何人之句?”余曰:“似宋、元名家。”其人曰:“非也。近人李松圃所作。” 五二 云南蒙化有陈把总,名翼叔。《即景》云:“斜月低于树,远山高过天。”《从军》云:“壮士从来有热血,秋深不必寄寒衣。”有如此才,而隐于百夫长,可叹也!陈凿一山洞,命子俟其死,藏而封焉。
共有4页 转到第 1 [2] 3 4 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