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:為何要尋找外星人--高等生命。
是戰略需要,也是生存需要。於戰略上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已故科學家霍金曾再三警告不要先去招惹外星人,因外星人比地球人具備更高級的進化歷程。言下之意,舉手間令地球人檣櫓灰飛煙滅不在話下。於生存而言,地球已經承載了人類這種敗家子混蛋到了極限。

2:尋找 intelligent life(高級生命)的方法,主要是尋找液態水源。因液態水表可以提供潛在生命宜居條件(surface liquid water may create habitable conditions that can potentially promote life.)
3:Tess:
自 2018 年起,美國宇航局通過苔絲(Tess)天文望遠鏡尋找行星。繼開普雷天文望遠鏡後,作為行星獵手的苔絲,依據的工作原理是當行星凌日(恆星)時恆星光亮會下降。因此檢測恆星兩度變化曲線來尋找行星。
4:TOI 1338b
紐約高中生 Wolf Cukier 讀完高三進入 NASA(美國宇航局)進行暑假實習。通過研究「日食雙星系統」發現 TOI 1338b 的雙日系統有不尋常信號(時機不對),因此得知這是一行星:距離地球 1300 光年,位於土星與海王星中間,有兩顆太陽。

5:TOI 700b
在 2018 年,苔絲發現了 TOI 700(類似太陽恆星)。經過高中生 Alton Spencer和其他研究者發現其只是一小冷恆星。修改參數後,發現其中它的一顆 moon/TOI 700 d 行星掉到了宜居帶內,距離地球 100 光年,比地球大 1/5, 繞一顆紅矮星公轉,上面可能有海洋。接收相當於地球從太陽上的 86/100光熱。公轉周期為 37 天。但是大小不能確定行星結構。是否能確定可以有生命,還需要測量其質量。然後才能確定是固態還是氣態星球。

6:
2018 年發現的系外星球 K2-18b 有水,在母恒星的宜居帶上,與地球有 111 光年距離,但沒有地表。其大氣壓會粉碎任何登陸飛船。所以不太可能有生物生存。
7:探索史(進行時)之一火星
地球---火星。5500 萬(近日點)~ 4 億公里(最遠時)。Curiocity Rover(探索者號)耗時八個半月登陸成功。探測火星上地質結構分析有地下水層,但並無生命。
之二月球
太陽系中,地球距離太陽第三近,最近的鄰居便是月球與第四近的火星。這也是迄今為止所能抵達的最近兩個星體。
8:自2006年Pluto被除名(題外話:人類對於科學探索和知識認知更新換代很快,,美國大學教材更新換代因而很快,甚至是一年一個版本,學生也就無從購買二手書以省錢,原因即源於此。與此同時,聽聞國內很多課程都是使用多年的教材,這種反差可歎),太陽系原九大行星只剩下了八個。外四行星皆為主要為氫氮氣體星球,存在生物的可能性極小。木星的月亮二、三、四內核冰層有水,但星體溫度過低,也不太可能有生命存在。土星的 moon 六也與地球類似,有水。但其甲烷含量及超低溫度(零下 179~203 攝氏度)也應無法生存生命。
那麼,外星人究竟會在哪裡注視著我們呢?
生命太長,快樂太短。好期待有生之年,與平行空間的“我”相遇。
Ref:
1: http://www.hawking.org.uk
2: http://www.sci-news.com/astronomy/tess-circumbinary-planet-toi-1338b-07989.html
3: https://www.nasa.gov/feature/goddard/2020/nasa-planet-hunter-finds-its-1st-earth-size-habitable-zone-wor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