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一「抬棺涉洪」
去日煙消付急湍,離人埃定水扶棺。一抔土掩床生夢,百載命如索渡瀾。
信為人尊立天地,來從濁浪過嚴灘。山阿托體嵯峨共,生不能安死足安。
二
莫因逝水可忘尊,別遠蜉蝣尚有痕。悵望洪來催去客,轉看滔漲舉懸幡。
情存井邑散猶聚,茗冷廟堂烹失溫。歸路應無斷腸處,等閒風浪不須論。
視頻原址
https://douc.cc/4onXcb
一位友人與我的視頻。看了極之震撼。一瞬心緒複雜。心中固然有對這片土地的愛的深沉,究竟不抵其之厚重。
這片土地上的人,數千年來,有著對天、地、人之敬畏,故而安於天命。落葉歸根的樸素觀念,在世俗災難以及狹隘人心面前,竟然有對於自身安危的不管不顧的堅守。忽然想到這麼一句:仗義每多屠狗輩,負心多是讀書人。設想一下,在此等洪災中欲實踐落土為安的信念,念了太多書的人,會顧慮重重,基本是不太可能認可之事。而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土地上的農人,方有不顧洪流滔滔的如此執著。
鄉村的人,不一定有多少深厚學養、豐富學識,卻有著深入骨髓的“以人為本”的觀念。然而,在今年百年一遇大洪水中,居廟堂之高者卻完全不知此觀念為何故。或是知而不行,老百姓是如微塵粒埃,何須一顧?兩相比較,那些精緻的,涼薄的讀書人奮力坐上某些位置,掌握了話語權,卻全然不如鄉野村夫之純良。在這一方面而言,讀書何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