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三五」韓詩外傳卷一 · 二三
傳曰:水濁則魚喁,令苛則民亂,城削則崩,岸削則陂。故吳起削刑而車裂,商鞅峻法而支解。治國者譬若乎張琴然,大絃急,則小絃絕矣。故急轡御者、非千里之御也。有聲之聲,不過百里,無聲之聲,延及四海。故祿過其功者削,名過其實者損,情行合名,禍福不虛至矣。《詩》云:「何其處也?必有與也。何其久也?必有以也。」故惟其無為,能長生久視,而無累於物矣。
今觀明珠其亂,然也。分崩離析,信哉。
「老子」曰:禍兮福所倚;福兮禍所伏。禍之將至,明珠之地,有士奮起而不墮隨塵土,力呼使世皆知,則一時落難而得眾國襄之助之,四海相持,遂予以留棲。
遽遽然暗夜尋光,蓬蓬然其光乍現,是柳暗花明,出路竟至。步兵途窮,若其時伏地自哀而不思出路,聽之任之,則子子孫孫不得此福之澤被也。禍者,福也。唯智者可得尋明途,生機一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