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锦灰堆 闲情小品 鹿谷手札 十四行 声色犬马 任我行 藏书楼 博客管理 留言簿 
  当前位置:梅花坞> 鹿谷手札
   

「泥巴」

作者:梅兮若 发贴时间:2020-01-01 04:21:46 来源:梅花塢 访问次数:643

 
 
  

  

  
  「泥巴」

  
   我出生时,一捧红正烧得接近余息。

   母亲指着西湖对岸的十里逶迤秀嶂说:记住那里。

  
   我认准了那个方向,记住了母亲欲言又止的故事。在她隐晦的语调背后,岁月在我眼前断续重现,官窑最后的一窑火燃烧殆尽,剩下一撮苍灰悼念一座不复再来的历史废墟。七百余年前,山脚那里掩埋了我的祖先,河山沉陷于地表之下,峥嵘与繁华一炬告罄。自此劫变,经脉艰难地维系,苟息于世,直至我的诞生。

   窑火将熄时,山崩地裂,穹庐变色,引起了人们的一片恐慌。也有人在催促声下,忙乱地将纹理略有瑕疵的官瓷砸碎,就地掩埋。不能被流传于外的不止是历史,还有历史故事背后的物事证据。从此很多破碎的情节长眠于此,在风雨侵蚀中逐渐成为神秘的力量,驱逐人们往一条河流追溯,日夜不能将息。

   很多人就这样被放逐,在自己生命的原野踽踽而行,成为洪荒的披发行者,寻找灵长类曾经攀援而又被湮没无声的足迹。

   我也走上了这条放逐的路。怀揣一包火种和眉心的烙印。我全然不知道出生时父亲望着我的眉心烙印的忧虑,那天夜里他自言自语说那是多情的证据。当我在流放的路上遇上了一个人,这个人说认出了我眉心的烙印,我才想起父亲的话来。原来覆盖于我生命中的雪样的白,就此撩起藏于底下的红。

   这个人是朗窑红,经过三十七天的烈火煅烧,刚烈固执。同在一个陈列馆的角落,他搭住我的肩,叫我兄弟。然后给我讲述塞上牛羊的故事。新奇的同时,我略有羞愧,不知道如何向他状述晓风残月杨柳岸边,破碎的祖先长眠于地下那些惨淡阴暗的平生。朗窑红的火种延续了我走投无路的生命线,自此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口,寄存我日渐失语的记忆。

   他是一个手艺精湛的民间匠人,把我的彩釉在夜间细细地肢解,拼接,煅烧和淬过,从整体到破碎,然后重新完整。从生到熟,似完满了一个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过程,最终我由残缺臻至圆融。很多背后的故事开始浮现出来,他沉默的时候,我看到我的祖先最后生命时的清晰重现。他们的泥胎灰白,肌肤细腻,身体上都被烙下编号,被谨慎的人们从民间拉到宫殿,从宫殿到民间,一路颠沛,接受苛刻的目光流放。

   我看到母亲在灶膛里烧火,一罐陶煨着小米粥冒着热气,我被喂养长大了。而我无法求证,陶和瓷,那时是否是初次相遇。但在无序的年代,毫无疑问,是陶重新让我认识了生命的本身,从某种意义而言,是陶重新接续了我的地气。

   《论语》载: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。”陶翻开《竹书纪年》,告诉我在河洛修坛沉璧的黄帝,如何受龙图龟书。在他不动声色的细述下,龙马跃河负图,神龟浮洛出书,伏羲至太极,皆在殷商废墟中做了年代嬗变地注脚。 他的声调或疾或缓,金戈铁马只是一种现象,星移斗转却是本质,隐匿于龟策昭告背后,负手看天下黑白经纬的格局。一局棋终了,走卒骨寒,旁窥的只是一柄烂斧而已。

   你必然如此。陶的祖先如是告诫陶。

   那时候,陶垂手肃听,接受了这个先知预警的命运安排。陶开始藏拙,通体漆黑,胎骨粗朴。这是青釉无法匹敌的大智若愚之境。青釉的脆越,在越山脚下一开始便注定了破碎。陶给了它大地过往的支撑,它给了陶鼎盛的将来。

   很多年后,青釉想起了是这场相遇,让它点燃了生命的白背后的红来。而朗窑红是陶记着祖先名字后的一次辉煌的嬗变。大火烧了三十七夜,生命至始,顿受涅磐。


   共有1页 

〖关闭窗口〗

 

【作者相关文章】
  【金縷曲】壬寅自感兼寄忘世
  撿個玩具回家
  「多麗」Kamila Valieva
  「鹿谷晨霜」鹿谷系列
  隨譯里爾克 【巴黎動物園之豹】
  【溪山組詩】
  【虞美人】
  「渡江雲」驟雨
  「芭蕉雨」池畔小坐
  實事求是


【相关评论】文章共有评论0条  


发表评论
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
用户名 密码
 如果你没注册请先注册 
 

友情链接: 江右诗社 


版权所有:梅花坞 
联系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