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十五 殊俗·顔回之民詐】
《孔子家語·顔回第十八》載:魯定公問顔回奚知東野畢之馬將佚,顔回對曰:“臣聞之:鳥窮則啄,獸窮則攫,人窮則詐,馬窮則佚。自古而今,未有窮其下而能吾危者也。”人窮則詐,今之多矣。譬之老翁蹉跌於道,恐為其用而訟,眾不敢扶。國人輒以文明之邦而居,而文明久經世亂,不復久矣。
【十六 異禽】
余游戴城,宿處當街有樹。戴城酷暑,夏夜猶蒸。夜半始有群鳥亂啼,啾啾唧唧,至天明不絕。余居三日,三日如是。奇之而不得眠,奈非顔回,不知是何鳥也。
【十七 顔回之識音】
《孔子家語·顔回第十八》載:孔子在衛,昧旦晨興,顔回伺側,聞哭者之聲甚哀。子曰:“汝知此何所哭乎?”對曰:“回以此哭聲,非但為死者而已,又有生離別者也。”子曰:“何以知之?”對曰:“回聞桓山之鳥,生四子焉,羽翼既成,將分於四海,其母悲鳴而送之,哀聲有似於此,謂其往而不返也。回竊以音類知之。”孔子使人問哭者,果曰:“父死家貧,賣子以葬,與子長決。”子曰:“回也,善於識音矣。”余居洛城時,窗外臨坡,野草萋萋,古木振振。時聞有鳥啼,四長一短聲調,似哀聲低徊,其調惻絕,入心難息耳。余每聞之,深哀不能言。花中萱草,鳥中杜鵑,以為非杜宇莫能為此哀調。既見顔回所論,復知桓山之鳥,尤類此矣。
【十八 顔回之成人】
《孔子家語·宴會第十八》載:顔回問於孔子曰:“成人之行若何?”子曰:“達於情性之理,通於物類之變,知幽明之故,睹遊氣之原。若此可謂成人矣。既能成人,而又加之以仁義禮樂,成人之行也。若乃窮神知禮,德之盛也。”今人向學之風,盛矣。自二歲入學,廿二而歸。窮廿載之功,未曾學毫釐成人之行,不亦奇哉?
【十九 顔回之孰賢】
《孔子家語·顔回第十八》錄顔回問於孔子之臧文仲、武仲孰賢,孔子曰:“文仲身殁言立,然猶有不仁者三,不智者三,是則不及武仲也。妾織蒲者,不仁一也;設虛器者,不智一也。”吾觀今人,猶類此也。有于氏講學孔子之道,仁者如是也。然其兼售膏藥,不仁也。馬來人飛行器失事,不以尋求機關蹊蹺為要務,而事巫術於大眾,不智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