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锦灰堆 闲情小品 鹿谷手札 十四行 声色犬马 任我行 藏书楼 博客管理 留言簿 
  当前位置:梅花坞> 鹿谷手札
   

【青蓑白玉誤相思】---庖廚手記

作者:梅兮若 发贴时间:2019-06-20 13:24:41 来源:梅花塢 访问次数:335

 
 
   袁枚于《隨園食單》曰:“熟藕:藕須灌米加糖自煮,并湯極佳。外賣者多用灰水,味變,不可食也。余性愛食嫩藕,雖軟熟而以齒決,故味在也。如老費一煮成泥,便無味矣。”

  庭陰重樾,綠紗透廚。竹檻無塵六月天,入目皆清舉。

  我竟這般有耐心。一整天在廚房,只為做一道菜。兩段新藕,三匙糯米,一匙蜂蜜。糯米經水浸過一夜,飽滿如菰。不厭其煩地將糯米一粒粒地灌入藕孔,放入鋪滿竹葉的蒸格。斟盞茶,持本書,坐于廊下,一杯茶的功夫,還原一個等待成熟的過程。少頃,竹葉的清香,羅勒的淡香,蜂蜜的微香,鮮藕的素香,皆瀰散滿屋,廊下徘徊著似有若無的種種香氣,雜糅著一種家的味道,和入了藩籬的風會和,散落庭中,做成了閑。

  日子簡靜,歲月厚重,仿佛綠蘿鋪墻,隔絕了甚麼,又旁馳了甚麼。空氣是厚綠,沉甸甸的,豐厚著眼裡別影。

  我的出生,大抵是個不大不小的麻煩。年紀尚幼時,思想單薄,我的狀態也只得兩種:我不頭疼時,大人頭疼;我頭疼時,醫生頭疼。這不知是否與小時不愛飯有關。不愛吃飯討大人嫌,進而討醫生嫌。總歸是個不讓人省心的孩子。秉著“吃不言睡不語”的家規,一大家人圍在八仙桌前整肅吃飯,父居上,母居右,家兄居左,我居下首,雄霸一方,冷靜地撫摩碗沿兒,好整以暇地研究瓷碗上的花紋彩繪,儼然要得道了。此時母親待我往往如姑射山人,偶爾掃過我撫摩碗沿的小手指頭兒,眼神遠淡,倒也并不顯出與仙人之何等敬畏。伊只安穩地吃一口飯,舀一匙羹----仙人,言外之意,嫌人。父親偶爾清咳一聲,目不斜視,端然而坐,進餐時仿佛有祖上先人自四尺高的條案上投射下來的眼神,畢竟老成持重的長子做派。我不介意他們忽視我的近似罷飯示威,若非礙於家規,我早就離席而去,免得浪費時間研究罷瓷碗花紋又研究飯粒。

  如玉稻米的存在感,如我在家人進餐時的存在感一般無二。至少我以為如此。一家如國,母親的耐性有限,我的近似挑恤的罷飯,無疑是對國君的宣戰。母親的握筷手勢向來比例標準,然而我偶爾乜將過去,若見著其筷頭略將有伸長之勢,我便隨時準備逃跑。此時她若非要賞我腦門一一錠銀子的盤纏,便是要準備給我灌飯。將她的耐性逼至底線時,我的好日子也到頭了。忍著要溢出的淚珠子,以筷點飯、數飯、淘飯---仍舊是要成仙的做派。

  不吃五穀雜糧的人,要成仙,卻也不易,還得要先與江湖郎中商量之後,方能定奪去向。醫生一見是我,只笑起來,“你來了”,仿佛元相脫脫會了徐達,既知根知底,又隔皮隔靴。我伏在父親肩上,冷眼看他,一副將他望穿的模樣。一個有氣無力的小孩,全無殺著,他於是仍舊只笑,“不吃飯就輸液罷,補充營養”。此時我便是一鼓作氣、再而衰、三而竭之後的淒涼。再抱回家中,連睜眼睛的氣力都無,母親端了烏漆抹黑的糊糊與我:“囡囡乖,吃點藕粉糊糊罷。”甚也不吃的小孩,只有藕粉能入法眼。父親立在床頭審視我,偶爾以玩笑語氣道:“性命攸關之際,藕粉渡命。”我討厭他的近似戲文打趣的態度,卻又不能與大人計較,只全力捕捉藕粉的滑膩清甜。嘆一口氣,病似好了一半,心中悠然想道:他日我若為國君,必定廢除稻米,傳賞三軍,下令全城,全民皆吃藕粉糊糊。於是我愛吃藕粉糊糊的聲名,不脛而走。

  終於有一日,母親自己動手做將藕粉起來。藕粉吃得容易,然而所做,頗費時日。我記得堆成山的藕經過母親磨礪后許多工序,做出來的只有一丁點兒藕粉樣子,不禁極為驚訝。於是愈發以為藕粉不易。與藕相關食材,未免有愛屋及烏之舉。有一回除夕,母親烹製了一道菜: 藕夾。這道工序極其複雜的菜,也從此在我心中,列入了菜肴前三甲。母親並不常做,只向日我在家懇請她做,又十分得閑,她才會做來打牙祭。與藕相關的記憶,清香遠淡,聞時近而見時遙,我竟幾乎不能記得這道菜,究竟是甚麼樣子。

  人間別久不成悲。太久遠的記憶,也像吹到池上的荷風,幾圈漣漪疊漾后,是不可窺的泥淖淹埋的蓮實。別久的人間,是不宜相思的。所以人要比玉芙蕖,更得些許快活。逝水流煙中,任何牽絲惹線,俯首沈想,都只能是做成個儂昨夜夢裡的遙遠清愁。

  一盞茶畢,起身進屋。各種香氣雜屋,層香不絕。儘管記憶不復完整,然而我終須得完成最後的工序:竹葉滴翠,素玉盤金,點染上三兩胭脂,桃花人面,只等春風熏來。

  我儼然置身于少時,從池塘折取枝荷,重返家中了。

  後記:袁枚生涯穩善,取糖于宜。于詩于人,乃理想國。不若蜂蜜微甜,使人生憐。

  

   共有1页 

〖关闭窗口〗

 

【作者相关文章】
  【金縷曲】壬寅自感兼寄忘世
  撿個玩具回家
  「多麗」Kamila Valieva
  「鹿谷晨霜」鹿谷系列
  隨譯里爾克 【巴黎動物園之豹】
  【溪山組詩】
  【虞美人】
  「渡江雲」驟雨
  「芭蕉雨」池畔小坐
  實事求是


【相关评论】文章共有评论0条  


发表评论
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
用户名 密码
 如果你没注册请先注册 
 

友情链接: 江右诗社 


版权所有:梅花坞 
联系信箱: